了解更多詳細信息,請致電
或給我們留言
在線留言一、裝置特點: 消防栓是城市供水管網附屬設施之一,也是火災控制重要設備。但在實際應用中,消防栓存在安裝分散、易破壞、保養難、管理復雜等特點,使得消防栓漏水、菜場違規用水、工地施工偷水等現象屢有發生,導致居民生活用水壓力不足,消防設施損毀嚴重,甚至出現火災現場供水壓力不足、搶修停水等現象,延誤了滅火的理想時段,造成重大人身財產損失,影響城市消防安全。因此消防栓管理工作重于泰山。消防栓管理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一個普遍性難題。在國外比較發達地區,消防栓管理主要依靠法律的威懾力和民眾的自我約束力,但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消防栓上的用水完全處于失控狀態。鑒于傳統消防栓管理方式的不足,我公司提出了一種新的智能消防栓管理技術,借用物聯網高科技,結合強大的數據庫管理功能,實現對消防栓日常運行信息實時監測,并為消防栓管理提供信息化管理平臺。 傳統消防栓管理依賴人工定期巡檢,耗費人力、物力,管理效果不佳。鑒于傳統消防栓管理方式的不足,我公司提出了一種新的智能消防栓管理技術,我公司研制的智能消防物聯監測裝置能實時監測消防栓偷水、漏水、無水、水壓異常、被撞、被盜等多種異常情況,能有效地監控“消防栓水壓”不足,靈敏精準發現“偷水”和“消防栓失效”問題,并對裝置內部電池電壓情況一目了然,實現對消防栓日常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智能化分析和統一化管理。同時該裝置系統平臺集成GIS定位技術,火起之時,可以快速定位周圍可用消防栓,提高救火成功率,對于消防安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該裝置采用光伏發電,省去了供電線路的鋪設,并具備后備電源,連續陰雨天也可正常運行20天以上。通訊采用GSM網絡,信號好,不會出現通訊中斷情況,系統平臺也可通過智能手機APP軟件查詢消火栓狀態。 二、系統組成: 系統由四大模塊組成,分別是智能監測模塊、微功耗傳輸模塊、智能光伏供電模塊、監控信息管理平臺。 通過在消防栓上安裝智能監測模塊,可以實現對消防栓日常運行狀況的實時監測,一旦發生運行狀態異常,例如偷水、被盜、撞倒、水壓異常等,智能監測裝置立即觸發其中的微功耗傳輸模塊將異常信息發送至監控中心,監控中心通過其中的平臺預警機制可以通知系統管理人員采取相應措施,同時結合管理平臺的短信報警功能,將具體異常信息發送至維護人員,通知其前去查看維護,從而實現對消防栓的統一化、智能化管理。 三、監測裝置主機: 該主機由太陽能發電板、主控板、鋰離子電池、GSM模塊、BMS系統、壓力變送器和饋水傳感器組成。 1、太陽能發電板 輸出:5W/18V;峰值電壓:17.9V;峰值電流:0.28A;開路電壓:22.41V;短路電流:0.3A;功率偏差:±5%。 2、主控板 內置單片機,實時采集壓力變送器和饋水傳感器的信號,并驅動GSM模塊發送數據信息。 3、鋰離子電池 電壓:12V;容量:6Ah。 4、GSM模塊 核心:SIM900A。 5、BMS系統 運作電壓:12V;運作電流:3A。 6、壓力變送器 測量范圍:(0~500)kPa;輸出信號:0.5V~4V。 7、饋水傳感器 輸出信號:高低電平。 四、信息收發器: 1、工作電壓:AC 220V; 2、核心:SIM900A用于接收監測裝置發出的信息并將數據送入上位機軟件。 五、主控電腦軟件: 1、可實時讀取信息收發器中接收到的各個監測裝置主機發來的信息,進行判斷并列表顯示; 2、可對接收到的數據長時間儲存,方便以后的查閱; 3、帶有報警功能,如出現水壓過低或饋水情況,可發出聲報警; 4、具有GIS定位地圖顯示功能。
更多詳情 +一、概述:智能視頻分析系統以數字化、網絡化視頻監控為基礎,用戶可以設置某些特定的規則,系統識別不同的物體,同時識別目標行為是否符合這些規則,一旦發現監控畫面中的異常情況,系統能夠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發出警報并提供有用信息,從而能夠更加有效的協助安全人員處理危機,最大限度的降低誤報和漏報現象。 二、組成: 三、場景應用: 1、進入區域檢測 進入區域檢測是指對進入指定區域的運動目標進行自動檢測、跟蹤和分類,可以用于鐵路、高速公路、煤礦井下等禁止進入的區域和場所。 2、安全帽、工作服檢測 實現對建筑工地、石化、電力等高危行業生產區域人員活動與是否佩戴安全帽進行實時分析識別、跟蹤和報警,不依賴于其他傳感器、芯片、標簽,直接通過視頻實時分析和預警。對未佩戴安全帽的危險行為實時預警,將報警截圖和視頻保存到數據庫形成報表,同時將報警信息推送給相關管理人員。 3、設備表面溫度檢測, 可在線實時監測輸煤皮帶機頭、機尾、電動機、減速器、滾筒、托輥等表面溫度,準確分析輸煤皮帶溫度,實時監測傳送帶帶頭是否堆煤等狀態信息。
更多詳情 +一、概述: 該產品用在煤礦井下含有爆炸性氣體的環境中,是一種熱成像雙光譜光纖攝像儀,用于現場攝像測溫,并可聯網完成圖像表面溫度數據傳輸。該攝像儀提供了一種清晰、高集成度、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內置高靈敏度的紅外探測器,采用先進的紅外熱成像技術,具有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和高穩定性。且紅外探測距離遠,不受天氣光照的因素影響。 二、主要技術參數: 1、防爆型式:Ex ib I Mb; 2、測量范圍:(-20~550)℃;3、最小分辨率:0.1℃;4、基本誤差:溫度在(-20~10)℃,誤差為±2.0; 溫度在(100~550)℃,誤差為真值的±2%。
更多詳情 +該產品是礦用本質安全型設備。1、額定電壓Ue:DC3.7V;2、額定容量:單節1.4Ah, 18650/3.7V/1.4Ah錳酸鋰鋰離子蓄電池六節并聯;3、最大放電電流:1.0A;4、放電終止電壓:>6.5V;5、工作時間:工作時間大于2h;6、防爆型式:Exib I Mb。
更多詳情 +一、概述: 該電源用于煤礦井下存在甲烷氣體混合物及煤塵危險環境中,為我公司傳感器、PH24 型礦用本安型 LED 顯示屏提供電源。 二、主要技術參數: 1、防爆型式:Ex [ib]mb I Mb;2、輸入電壓:127V.AC;3、輸出電流:200mA;4、電源具有過流保護、過壓保護、短路保護功能,故障排除自恢復功能。
更多詳情 +一、概述: 該產品是我公司獨立研發的新型本安安全型通訊設備,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完全滿足煤礦工業網絡應用需求,可應用于煤礦有瓦斯和粉塵爆炸的危險場所中。該產品用于煤礦等井下搜索人員定位系統標識卡使用。 二、主要技術指標: 1、防爆型式:Ex ia I Ma;2、具有顯示標識卡編號和距離的功能;3、具有顯示當前電池電量的功能;4、具有接收標識卡無線信號時蜂鳴器聲音提示功能;5、采用 RFID 技術,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 具備的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標簽上數據可以加密、存儲數據容量更大、存儲信息更 改自如等優點;6、采用低功耗無線射頻芯片,具有長距離、高速運動標識物的識別,速率高、抗干擾性強、功耗低等優點。
更多詳情 +一、概述: 該系統是集計算機軟硬件、信息采集處理、無線數據傳輸、網絡數據通訊、自動控制等技術多學科綜合應用為一體的自動識別信息技術產品;該產品是通過對煤礦坑道遠距離移動目標進行非接觸式信息采集處理,實現對人、車、物在不同狀態(移動、靜止)下的自動識別,從而實現目標的自動化管理。系統的無線UWB(Ultra Wideband)是一種無載波通信技術,利用納秒至微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這種嶄新的信息采集、存貯、傳遞和處理技術,為煤礦井下人員監測、控制和監測和跟蹤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系統組成: 系統分為地面和井下兩部分:地面部分——人員信息采集處理中心,也稱監控中心站。主要以數據通訊接口、專用人員監測管理軟件和監控主機、打印機等組成。井下部分——KJ379X-F型礦用本安型安全監控分站、KJJ24型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KDW660/24B(X)型礦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電源、KJ1263-D型礦用本安型讀卡器、KJ1263-K型標識卡等。井上井下是通過一根四芯礦用信號電纜相連,完成監控主機與井下人員定位分站之間的雙向實時通訊任務,同時可與現有的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并網。 三、主要技術指標: 1、最大位移速度不小于5m/s; 2、并發識別標識卡數量不小于80張;3、最大傳輸距離 a) 標識卡與讀卡器之間的無線傳輸距離應不小于400m(無遮擋); b) 讀卡器與分站之間的最大傳輸距離應不小于2km(采用MHYV4×2×7/0.43通信電纜); c) 分站、交換機至交換機之間最大傳輸距離應不小于10km(采用MGTS(2-144)B通信光纜);4、最大監控容量 a) 系統最大允許接入的分站數量:128臺; b) 每臺分站接入的讀卡器:8臺; c) 標識卡數量:65535個。 系統主要設備: KJ1263-K型標識卡 一、概 述: 該產品是我公司研發的新型本質安全型通訊設備,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完全滿足煤礦工業網絡應用需求,可應用于煤礦有瓦斯和粉塵爆炸的危險場所中。 二、主要技術參數: 1、外形尺寸:80mm×51.5mm×38.7mm; 2、重 量:≤200g;3、UWB無線參數: a) 信號類型:UWB; b) 標識卡與讀卡器之間的最大無線識別距離:400m(無遮擋);4、RFID無線參數: a) 信號類型:RFID; b) 標識卡與讀卡器之間的最大無線識別距離:400m(無遮擋);5、連續工作時間:電池每次充電應能保證標識卡連續工作時間不小于7d。 KJ1263-D礦用本安型讀卡器 一、概 述: 該產品是我公司獨立研發的新型本質安全型通訊設備,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完全滿足煤礦工業的網絡應用需求,可應用于煤礦有瓦斯和粉塵爆炸的危險場所中。 二、主要技術參數: 1、額定工作電壓:24.0 V.DC;2、最大位移速度:讀卡器與標識卡的最大位移速度應不小于5 m/s;3、最大并發識別數量:不小于80張;4、UWB無線參數:b) 信號類型:UWB d);最大識別距離:400 m(無遮擋);5、RFID無線參數:信號類型:RFID ;最大識別距離:400 m(無遮擋)。
更多詳情 +一 、概述: KJ324A型精確人員定位系統(以下簡稱定位系統)以UWB技術為核心,集合物聯網技術、RFID技術、TOF&TDOA算法于一體的定位技術,定位精度高達10-30cm,廣泛適用于煤礦、室內高精度定位、工業物聯網、倉儲物流等領域。 該產品由多媒體監控分站、讀卡基站、人員標識卡和電源箱等組成,集成了技術含量很高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采用專用射頻通訊控制芯片實現可靠的無線數據通信,安裝方便,作用距離遠、信號穿透力強、安全保密性能高、對人體無電磁污染、環境適應性強、可同時識別多人。 定位系統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基于全球公認的局域網權威IEEE802工作組建立的802.11b協議的2.4GHzDSSS(direct sequence sqread sqectrum)直接序列擴頻技術,這種嶄新的信息采集、存貯、傳遞和處理技術,將為煤礦井下人員監測、控制和監測和跟蹤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系統特點: 1、厘米級定位:基于TDOA & TOF的定位算法,納米級波長傳輸,實現厘米級定位精度; 2、精確定位+區域定位的整合:可以通過上軟配置或者設備自適應模式,使得一個設備實現精確定位和區域定位的需求; 3、低功耗設計:超低功耗設計,卡片整機工作電流小于100mA,休眠電流小于20uA,待機時長大于15天; 4、抗干擾性:利用納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極高的工作頻率和極低的占空比而具有很高的分辨率,窄脈沖的多徑信號在時間上不易重疊,不會出現傳統的無線技術的干擾和交叉問題??垢蓴_處理增益在50dB以上; 5、距離遠:在無遮擋理想情況下,卡片與讀卡器之間的最大傳輸距離不小于400米; 6、井下融合:可以實現與監控系統的井下融合、傳感器與讀卡器混合掛接模式。 三、主要技術指標: 1、最大監控容量:整個系統可以接入32臺交換機,每臺交換機16個分站,每個分站管理16個讀卡器。系統標志卡容量為65535張; 2、系統巡檢周期:2S; 3、最大位移速度:>10M/S; 4、并發最大識別數量:大于200張; 5、標識卡續航:大于15天; 6、存儲時間:讀卡器可存儲8000條記錄,分站存儲10000條記錄,上位機存儲1年以上。當數據中心或通訊中斷時,可以實現井下設備的中斷數據存儲。 四、軟件主要功能展示: 由軟件人員填寫截圖:主要是主界面展現、定位展現、軌跡回放、行為分析(超員、超時、限員等)。
更多詳情 +一、概述KJ379X型安全監控系統由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礦井工業以太環網+現場總線技術研究開發,該系統將生產、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有機融合,進行分析處理、統計、優化、發布,能將礦井各類監控子系統集成到綜合自動化控制網絡平臺中,與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無縫鏈接,從而實現礦井“管、控、監”一體化及減員增效的目標。二、系統組成KJ379X型安全監控系統主要由監控主機、數據服務器(可擴展)、核心交換機(可擴展)、集成平臺軟件、防爆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環網接口)、防火墻(可擴展)、接入網關、監控分站、各類傳感器、控制器、防爆電源、傳輸光纜及雙絞線等組成。三、主要功能(1)具有豐富的軟件接口(OPC、DDE、ODBC、FTP上傳等),無縫整合各子系統,實現全礦井的管控一體化;(2)采用B/S、C/S結構,基于IE瀏覽,客戶端零配置;(3)具有數據查詢統計、歷史曲線顯示、報表打印、逐級報警、數據系統分級管理、報警故障記錄、完整的事件記錄等功能;(4)具有強大的圖形組態功能,可組屏、分屏顯示各子系統的實時動態圖形。(5)可集成接入的多種子系統,包括瓦斯抽放監控系統、通風機監控系統、礦井人員管理系統、礦井供電監控系統、主通風機在線監控系統、膠帶輸送機監控系統、井下排水自動控制系統、井下機車運輸集中控制系統、壓風機監控系統、選煤廠監控系統、調度大屏幕顯示系統、礦井移動通訊系統、煤礦產量調運系統、工業電視系統、提升監控系統、鍋爐房監控系統、束管監測系統、防潮噴霧系統、火災采煤工作面自動化系統等。四、主要技術特點(1)采用三層體系結構,且控制層采用工業以太環網,設備層采用現場總線,保證了現場子系統的實時性;(2)環網冗余,可快速建立連接及連接恢復,恢復時間<20ms(500ms);(3)主干冗余網采用單模光纖,傳輸速率100m/1000m;(4)采用多種硬件、軟件安全措施,保證了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具有強大的網管功能,如VLAN劃分、IP地址設置、優先級控制、電源管理及端口狀態監視、流量控制等;(6)強大的數據綜合及后臺處理功能支撐通風管理系統、安全管理系統等系統的運轉,為整個礦井的現代化綜合管理提供數據基礎,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礦井的管控一體化。五、主要技術參數(1)模擬量輸入傳輸處理誤差不大于0.5%。(2)模擬量輸出傳輸處理誤差不大于0.5%。(3)模擬量輸入傳輸處理誤差不大于0.5%。(4)系統巡檢周期不大于20s,并滿足監控要求。(5)控制響應時間地面中心站手動控制時間不大于20s。異地控制時間不大于40s。甲烷超限斷電及甲烷風電閉鎖的本地控制執行時間不大于2s。(6)調節執行時間不大于20s。(7)存儲時間甲烷、溫度、風速、負壓、一氧化碳等重要測點的實時監測值存盤記錄應保存3個月以上。模擬量統計值、報警/解除報警時刻及狀態、斷電/復電時刻及狀態、饋電異常報警時刻及狀態、局部通風機、風筒、主通風機、風門等狀態及變化時刻、瓦斯抽采(放)量等累計量值、設備故障/恢復正常工作時刻及狀態等記錄應保存2年以上。當系統主機發生故障時,丟失上述信息的時間長度不大于60s。(8)畫面相應時間:調出整幅畫面85%的響應時間不大于2s,其余畫面不大于5s。(9)系統誤碼率不大于10-9。(10)最大傳輸距離a) 地面主機到地面交換機之間:2m(RJ45以太網線);b) 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到地面交換機之間:10km(采用點對點結構連接,MGTS系列煤礦用阻燃通信光纜,衰減系數0.5dBm/km);c) 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到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之間:10km(采用環形網絡結構連接,使用MGTS系列煤礦用阻燃通信光纜,衰減系數為0.5dBm/km);d) 分站到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之間:10km(采用星形網絡結構,使用MGTS16芯煤礦用阻燃通信光纜,衰減系數為0.5dBm/km);100m(采用星形網絡結構,使用芯線截面積為1.5mm2的MHYVP系列電纜);e) 傳感器到分站之間:6km(采用樹形網絡結構連接,使用芯線截面積為1.5mm2的MHYVP系列電纜)。f) 執行器到分站之間:6km(采用樹形網絡結構連接,使用芯線截面積為1.5mm2的MHYVP系列電纜)。g) 礦用無線激光甲烷傳感器和煤礦用一氧化碳傳感器至無線接收器之間:100m(無遮擋)。(11)本安供電距離a) 電源箱到KJ379X-F礦用本安型監控分站、KJJ24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最大就地供電距離:2m(采用點對點結構連接,使用芯線截面積為1.5mm2的MHYVP系列電纜);b) 電源箱到傳感器、執行器的最大遠程本安供電距離分別為2km、3km、6km(使用芯線截面積為1.5mm2的MHYVP系列電纜)。(12)雙機切換時間從工作主機故障到備用主機投入正常工作時間不大于60s。(13)備用電源工作時間在電網停電后,備用電源應能保證系統連續監控時間不小于4h。(14)無線傳感器蓄電池連續工作時間不小于24h。(15)統計值時間:模擬量統計值是5min的統計值。
更多詳情 +